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赤溪镇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
继续访问放弃
发布机构: | 赤溪镇人民政府 | 生成日期: | 2025-07-16 16:56:47 |
当黄茅海跨海通道如巨龙般横跨碧波,江门首站的赤溪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。在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,赤溪镇以招商引资破局、以风貌提升塑形、以产业振兴富民,勇立潮头,一幅兼具山海气韵与客家风骨的现代化城镇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筑巢引凤,激发镇域经济新动能
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,让赤溪镇从珠三角末梢跃升为对接港珠澳的“黄金节点”。赤溪镇积极把握“大桥经济”的有利契机,以“抢滩”姿态组建专业招商队,北上深圳、东进厦门,以“走出去”的魄力与“引进来”的诚意,在2024年交出亮眼成绩单:5个超亿元项目扎堆落地,总投资达28亿元。其中,月湾发展集聚区引进的智能化绿色建材装配式项目投资超15亿元,将串联智能MIC制造、绿色建材上下游企业,构建“研发-生产-应用”全链条产业生态,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筑产业注入新动能。
赤溪镇依托滨海、能源资源优势,借台山入选省农文旅融合试点之机,奏响“蓝色经济”与“客家文化”的协奏曲。大襟岛滨海康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立项,昌盛商业综合体主体封顶,台山能源科普文旅基地开展申报工作;黄茅海服务区变身客家文化展演舞台,客家山歌对唱、擂糖糊制作等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,赤溪杨梅、海鸭蛋等特色农产品通过“文旅+展销”模式走向更广阔市场……据统计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海角城、黑沙湾景区接待游客3.3万人次,同比激增133.33%,200亩田头杨梅庄园更成为珠三角游客的“田园打卡地”,成为“以农促旅、以旅强农”又一鲜活例子。
精雕细琢,全域焕新绘就客城颜值
走进赤溪镇,“滨海客城能源重镇”的标识矗立入口,白宵河两岸3000米彩色跑道串联起中华白海豚主题景观,54栋客家特色民居与滨海风情交相辉映。赤溪镇以“七个一”工程为抓手,将能源元素、客家符号与滨海景观深度融合:田头农贸市场改造后整洁明亮,1.2万平方米闲置空间变身绿美生态公园,美丽圩镇客厅展示赤溪发展成效和客家人文风情。
护岭村的青石板路、长安村的稻田画廊、冲金村的渔家文化墙……赤溪镇以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创建为支点,推动全镇12个村(社区)全域整治,4万平方米房屋外立面披“客家彩衣”,400余间农用管护房变身“田园驿站”,“四好农村路”串联起污水治理设施与清淤后的河道。更令人瞩目的是13.69公里“赤溪连心绿廊”——沿黄茅海跨海通道、G240等主干道植绿1.3万棵,修复裸露山体,打造“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”的门户景观,成功通过了“广东省森林城镇”核验。
强村富民,产业振兴解锁共富密码
赤溪镇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有效路径,因地制宜找准增收“发力点”,推动农村资产资源活化利用。在渡头村与北门村,1500亩咸围经聚龙渔业项目改造后,智能化高位池养殖的罗非鱼亩产提升3倍,12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增收”;长安村的象牙香粘米种植面积从500亩扩至2000亩,农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,成功书写“一粒米”带动一个村的致富故事。
赤溪镇按照“党建引领+政府引导+集体主体+市场运营”的方式,大力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新模式。如6家强村富民公司中,田群城发展有限公司活用“七个一”项目资源,在田头绿美公园打造擂糖糊等客家美食及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,推动非遗活态传承;护岭村将400平方米旧文化楼改造为“农旅综合体”,配备休闲茶馆、乡村超市、特色农产品展销厅、商务洽谈与养殖技术培训室等;建邦集团升级改造旧学校、长沙村盘活闲置办公楼打造招商服务平台,推动闲置资产“复活生金”,让“沉睡资源”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共建共享,央地、政企联动惠民生
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。赤溪镇坚持加强央地、政企合作,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,形成共推共促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强大合力。如赤溪镇与中交一航局华南公司“结对共建”,推动“七个一”项目高效实施;积极联动台山核电和国能台山电厂,加快打造能源科普文旅基地;发挥赤溪商会桥梁作用,发动企业、海内外乡亲助力教育、医疗、文体等民生项目和绿美赤溪建设,其中赤溪中学二期工程已封顶并预计年内完工投用,赤溪商会获评全国“四好商会”。充分动员广大党员群众,落实“门前三包”“积分制”“全民清洁日”等工作机制,让“百千万工程”从政府主导变为全民行动,绘就出共建共享的生动图景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华人策略_华人策略论坛-天下足球官网推荐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24538邮件:ts686@126.com